B O L E R O
est. 1934
台灣第一家西餐廳
波
麗路餐廳,為台灣現今僅存最具歷史的西餐廳,成立於西元1934年,迄今已90餘年。日據時期,創辦人廖水來先生,曾在日本人所開設的西餐廳學習廚藝,後受友人的鼓勵自行創業,並以「鄉村咖哩飯」和「精緻西式套餐」聞名至今。
麗
人、才子、好姻緣!本餐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為『相親場所』:台灣早期民風純樸保守,男女姻緣多由媒人撮合,而在當時可供男女雙方介紹認識的隱密地點甚少,而波麗路遂成為最佳定情場合,早一輩在台灣有不少夫妻是在這裡相識,再一起攜手走向紅毯的,據說一家兩代都是在波麗路「湊合」的還不少。
路
這麼一直走下來,廖君以對藝術、音樂的喜愛,一生長期資助台灣年輕本土畫家,而本餐廳『波麗路』即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『BOLERO』作為店名,同時以擁有台灣第一流的音樂設備、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,在物質貧乏的年代,吸引無數文人雅士、政商名流前往,而來波麗路『聽音樂、論時事』頓時成為當時台北人流行時尚指標之一。
本餐廳榮獲全國「在地特色老店」獎項,這個獎項旨在表揚經營超過60年以上的老店,並鼓勵其傳承獨特的核心價值和實現永續經營的理念。本餐廳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,且致力於維持特色餐點與用餐氛圍,希望波麗路的美好能在一代代人的味蕾及記憶中傳承下去。
現在我們去民生西路會看到兩家波麗路,因日日高朋滿座,1976年波麗路開設分店,後由兄弟個別經營,至於哪一家是老店,似已不重要,只要踏上本餐廳獨步全城的旋轉樓梯,吃一客「使用酷似小學生時代才會有的不銹鋼圓型便當盒」盛裝的法國鴨子飯,坐著數十年如一日的老裝潢吃一頓,這樣的事,就應該屬於一種經典。
(圖)本餐廳(民生西路308號)前鐵件裝置藝術
本餐廳2樓可容納80~100人,歡迎包場及場地租借
(圖片擷取自 <華燈初上><俗女養成記> 影集)
當室內設計未時興的70年代,創店主人廖水來先生便邀請畫家顏雲連先生進行設計,紅、黃銅片的吊燈迄今還從二樓垂到一樓。 隨處可見用木材、水泥和鐵板拼貼出來富變化的幾何型,看起來簡單,若無深厚的造型能力及對素材的了解,根本設計不出來,從中亦可窺知廖水來先生對藝術的熱愛。
波麗路餐廳,是少數經歷幾十年始終不變的有趣特例,裝潢保持原汁原味,《華燈初上》《俗女養成記》等描述80年代台灣之影集,均選擇至本餐廳取景。